解析融通基金首只聚焦央企基金产品:服务更多央企发行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进入央企时代的融通基金正在积极布局相关产品融通基金。
债券产品上,融通基金拟推出跟踪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的指数基金,即融通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基金融通基金。
据悉,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能反映特定央企信用债的整体表现,选取在沪深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上市、隐含评级AA+及以上的非钢铁冶炼、非基础化工品等行业的中央企业信用债作为指数样本融通基金。
融通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赵小强表示,融通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跟踪的是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是这个指数首次被引用于公募基金产品融通基金。与其他指数相比,该指数成分券容量较大,有助于公司服务更多央企发行人,发挥更大投资优势和社会效应。
2022年4月,融通基金公告,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融通基金。中国诚通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是两家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之一。融通基金作为中国诚通实际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正式进入了央企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除了债券产品外,融通基金还在研究布局其他央企指数基金产品融通基金。
对此,融通基金总经理张帆表示,除做好传统主业外,公司还将围绕集团国资运营职能定位,根据集团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公募基金丰富经验,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金融工具,服务国资央企,主动担当融通基金。
首只聚焦央企基金产品
融通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基金也是融通基金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后,发行的首只聚焦央企的基金产品融通基金。
与其他指数相比,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有以下几大优势融通基金。
一是成份券容量较大,目前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共计98家,其中有存续债主体共67家,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纳入58家,近3万亿存续债金额,包含120家发行主体融通基金。
二是,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在央企债券中,再“优中选优”,选择中证隐含评级 AA+及以上评级融通基金。从近三来的数据看,与主流中短期债券指数相比,有更优的风险收益比:与短融指数相比,该指数成份券流动性更好,且久期适中;与政金债、金融债等指数相比,该指数成份券在久期和流动性水平合理的前提下,票息保护更高(到期利率更高)。
据介绍,该基金将主要面向银行、理财子、央企财务公司等机构客户融通基金。
对此,赵小强认为,与散户相比,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上更理性,对市场的理解眼光更加长远,而不是聚焦于短期波动融通基金。因此,投资上会做合适应对,包括组合的流动性安排、增强的收益策略方面,都会做一些主动行为来缓解投资者的焦虑。在流动性上,也会给予非常充足的考虑,稳定投资者对于未来产品申赎的预期,打消投资者的顾虑。
同时,融通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基金等央企信用债产品的成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央企债券的市场流动性,降低央企融资成本融通基金。以国开债指数基金为例,从2018年底开始,国开债指数基金规模呈上升趋势,一度高达1900多亿元。国开债被越来越多投资者作为交易券种,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利差持续保持低位。
展开全文
从2018年末到2019年末,3年国开与非国开利差压缩了4bp,相当于国开融资成本下行4bp融通基金。以此类比,随着投资者对央企债券价值的逐步认可,后期有望出现更多类似融通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产品,央企债券的整体流动性会出现改善,央企融资成本的降低是大概率事件。
2023年债市机会来自预期差
近期债券市场波动较大,赵小强认为,由于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定房地产政策陆续出台,过去一个月市场的情绪确实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融通基金。这种变化一方面与政策出台的力度和密集程度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债券市场积累的长期牛市情绪转向有很大关系。
过去半年,债券市场整体表现出牛市行情,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对行情的理解和认知相对比较一致,投资做法趋于同向融通基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预期发生转变,会出现集中转向、集中变化的踩踏式行情,这就是过去一段时间的情况。
当前,市场经过一个月的快速调整,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分歧开始产生,最近债券市场利率债已经出现止跌企稳徘徊震荡格局,原因就是由于强预期和弱现实之间的矛盾融通基金。
赵小强表示,未来1-2个季度,经济将步入政策效果验证期,市场波动大概率会加大,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经济表现和增量需求侧政策的效果融通基金。
如果疫情反复,经济可能再度受到冲击,那么未来赔率下界将打开,倘若经济复苏强预期阶段性证伪,债市可能重新进入交易窗口融通基金。倘若后续重症率有限,防疫措施未来进一步调整有可能边际上有利于提振总需求,经济环比抬升,对债市利空将进一步累积。前期经济疲弱可以一部分归咎于疫情冲击和地产拖累,但仍然存在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等内生症结,若在疫情形势可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增量刺激政策落地,居民预期有可能边际好转,如果强预期有所证实,则债市将持续面临逆风。
经济周期当下对于债市投资者的影响路径处于“应然与实然”之间,现实疲弱的同时政策预期极强,市场短期在演绎应然重于实然、强政策预期难以证伪的逻辑,对传言信息极度敏感,空头动力显著强于多头融通基金。货币周期已经进入“防风险”模式下的边际调整阶段,市场主线是对经济周期预期的利空,从而对阶段性宽货币回归的利好较为钝化。
赵小强认为,当前债券市场牛熊拐点尚未确认,但市场预期层面已有较大转折融通基金。因此在策略应对上,短期回归“熊市思维策略模式”,后续关注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经济现实演绎情况。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评论